簡介
淡江大學的盲生資源中心為台灣最早成立身心障礙學生支持系統的五所大學之一,在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尤其在視障者的服務工作,更是扮演首創精神的角色。早在1969年淡江大學張創辦人建邦博士開放中文系提供名額給視障生就讀,當時學校即成立了「盲生課業及生活輔導小組」協助全盲生在校的生活與課業。隨著「融合教育」與「回歸主流」理念的推廣,越來越多不同各種障礙類別的身心障礙學生有機會進入大學就讀;相對地,本校身心障礙學生的需求也變得更為多元。有鑑於此,1980年由原本的「盲生課業及生活輔導小組」擴編成盲生資源中心,承教育部委託辦理大專校院暨高中職視障輔具中心及視障點字圖書業務。因此,盲生資源中心在歷經這幾年的成長與發展,除了負責本校身心障礙學生輔導工作的輔導組之外,尚有點字組、系統維修組、輔具中心及Eye社會創新客服中心等部門,提供本校身心障礙學生及全國視障者更為完善的資源連結與服務。2014年起,盲生資源中心更名為視障資源中心,輔導組正名為資源教室。
教育部鑑於視障者資訊能力及數位學習的重要性,藉由盲用電腦系統的輔助及適當的教育訊練,結合應用於課業、生活及就業等領域,實現「充分學習、適性發展」的教育目標;特別在1989年在「盲人點字研究小組」下設立﹝中文盲用電腦發展研究小組)推動視障電腦中文化。本校張創辦人建邦博士秉著「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配合教育部政策在1969年首開招收盲人就讀中文系之創舉,推動電腦化教育及視障教育均有顯著成效。因此,在教育部各項計畫的支持下,積極投入中文盲用電腦系統改善,經歷十餘年的努力下,從「點字觸摸顯示器」的硬體研製,「智慧型中文語音合成器」之人機介面改良、「中文點字即時雙向轉譯系統」、「無字天書輸入法」等軟體設計,「視障電腦教育訓練服務」及「視障資訊網路係統建構與經營」到「諮詢維修服務」等應用推廣,持續智慧型裝置應用軟體研發,使視障者普遍擁有盲用電腦相關系統設備,並能運用電腦書寫和有能力閱讀文字,並藉由網際網路取得所需各項資訊,突破視覺障礙,開啟視障教育資訊化和就業新契機,奠定進入資訊化社會的基礎,實現視障教育資訊化的目標。
在校內身心障礙學生服務工作,在1980年成立資源教室,服務大學內所有的身心障礙同學,使其大學生活中能更加適應與順遂,並且藉由各種輔導措施、軟硬體設施及輔助器材,針對身心障礙同學之障礙類別,透過相關系上老師、輔導員、在學助理及志工們的團隊合作,希望對身心障礙同學不僅在課業上,同時也在生活上、社會與心理層面上、未來生涯規劃上能有實質的幫助與服務。
為了提升視障者閱讀能力及降低學習落差,中心承辦教育部計畫製作高中及大專點字教科書製作,提供給全國高中及大專全盲生課堂學習用書及考卷製作。另外,中心於2003年成立華文視障圖書館,結合數位電子閱讀功能,在視障者獲取知識的網路中,扮演著「製作、匯集、傳送、連結、諮詢」的樞紐角色,更進而整合現有的各類視障輔導方案,提供視障者一個全方位的圖書資訊服務。
大專校院及高中職視障學生教育輔具中心於2003年由教育部補助成立,視障輔具中心完整服務機制,從專業評估、流通管理、採購、借用、訓練、維修、回收等,以提供視障學生完善的輔具服務。
2009年,本校與中華電信有限股份公司產學合作,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促進視障者就業機會,於,成立全臺灣首座視障客服中心─「Eye社會創新客服中心」並率先提供視障者擔任電話客服的工作機會。
本中心秉著張創辦人開放科系提供視障生就讀的首創精神,肯定視障者具有無限潛能,只要有機會及適當的協助之下,就能實現自決與自立生活之目標。在全體師生支持及工作同仁全心投入工作,建立了關懷弱勢者服務視障者的精神,推動「視障教育資訊化」的舵手的社會形象。然而,視障者接受高等教育仍須完整支持系統,方能展現潛能實現自主。身心障礙者就業輔導與推動是一項艱鉅的任務,特別是視障者的職業重建,更需要大量人力與資源之支持。中心期望在現有基礎下擴大服務功能,努力的目標:
- 促進身障者全面參與生活、休閒、就學與就業等領域,營造多元、尊重與平等的社會氛圍。
- 強化學習輔導與推動身心障礙在學助理,結合學習輔具資源,降低學習落差,建立身心障礙學生完整支持系統。
- 建立資訊交流平台,推廣視障提升視障者數位資訊能力。
-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歐美及日本視障教育與職業重建之經驗,培養視障服務的專業能力,承辦「視障教育與職業重建」國際研討會及相關專業素養進修班,提升不同國際視野。
- 推動職業訓練,培養身障者專業職能與創造就業機會。
- 整合政府與相關民間資源,推廣本校視障教育資訊化與輔導成功經驗。
|